诗词原文
鹤
宋·苏轼
此君何处不相宜,况有能言老令威。
夜露暗滋仙掌润,春风先上玉条晖。
摩霄志在凌云族,饮露身同不世姿。
应向三山归路远,年年伤见雪霜飞。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译文
这只鹤无论在哪里都显得那么适宜,更何况它还有如同老令威那样的能言善辩之才,夜晚的露水暗暗滋养着它如同仙掌般的羽毛,春风也早早地吹拂着它那如玉般光泽的枝条,它有着直冲云霄的志向,属于那凌云高飞的族群;它以露水为食,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姿态,它应该向着那遥远的三山仙境飞去,但每年却只能在这里见到雪霜纷飞,令人伤感。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鹤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洁、超凡脱俗品质的赞美,以及对自己虽怀才不遇但仍保持高洁之志的感慨,诗中“此君何处不相宜”一句,既是对鹤的赞美,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况有能言老令威”则借用了古代传说中鹤能言的故事,进一步强化了鹤的神奇与不凡。
赏析
苏轼的这首诗以鹤为题,通过对鹤的描绘,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与理想,诗中“摩霄志在凌云族,饮露身同不世姿”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鹤的高远志向和超凡脱俗的姿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和追求,而“应向三山归路远,年年伤见雪霜飞”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以及对自己虽怀才不遇但仍坚守高洁之志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苏轼在创作此诗时可能正处于一种怀才不遇、仕途不顺的境遇之中,他通过对鹤的描绘和赞美,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与理想,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这种情感与理想在苏轼的其他作品中也有体现,如《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