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名将相今何限,往写褒公与鄂公。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李愬画像

唐·白居易

勋名将相今何限,往写褒公与鄂公。

独扫欃枪擒颉利,千年谁不仰威容。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代表作品如《长恨歌》、《琵琶行》等,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译文

如今功勋卓著的名将宰相数不胜数,但过去人们常常描绘的是褒国公段志玄与鄂国公尉迟敬德,唯独李愬能独自扫平敌寇,擒获叛将颉利,千百年来,谁不敬仰他的威严与功绩?

释义

勋名将相:指历史上功勋卓著的名将和宰相。

今何限:现在有很多。

褒公与鄂公:分别指唐朝初期的两位名将,褒国公段志玄和鄂国公尉迟敬德,他们都是以勇猛善战著称。

欃枪:古代星名,这里比喻敌寇。

颉利:指唐朝初期的突厥首领颉利可汗,后被李愬等将领击败并擒获。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为李愬的画像所作,通过对比历史上众多的名将宰相,突出了李愬的英勇与功绩,首句“勋名将相今何限”以广阔的视角展开,引出历史上众多的英雄人物;次句“往写褒公与鄂公”则具体点出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作为李愬的参照;后两句则直接赞美李愬的功绩,以“独扫欃枪擒颉利”的壮举,彰显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李愬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白居易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与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朝中期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唐朝中期,边疆战事频繁,涌现出了一批批英勇善战的将领,李愬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曾在平定淮西吴元济叛乱中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雪夜袭蔡州一战,更是成为了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白居易在创作这首诗时,正是出于对李愬英雄事迹的敬仰与赞美,以及对唐朝中期边疆战事频发的历史背景的深刻认识,通过这首诗,白居易不仅表达了对李愬的敬仰之情,也寄托了对国家安宁、边疆稳定的期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