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包含关键词“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的诗句,实际上出自清代诗人宋琬的《落月窥清樽》,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原文及作者朝代
《落月窥清樽》
清·宋琬
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
酒酣起舞自悲咤,醉后题诗空泪痕。
世事悠悠何足问,金樽满酌且开颜。
明朝散发还沧海,月满潮生水石间。
作者简介
宋琬(1614年-1673年),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清初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抗清英雄,他一生经历了坎坷的仕途和多次牢狱之灾,但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宋琬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细腻温婉的一面,其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先生独自饮酒请不要叹息,幸好有落下的月亮窥视着清酒之樽,酒意正浓时我起身起舞,自感悲凉而叹息,醉后题写的诗句只留下空空的泪痕,世上的事情悠悠然不值得过问,还是把金樽斟满开怀畅饮吧,到了明朝,我将披散头发回归沧海,在那月满潮生、水石相间的地方。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面对世事纷扰时的无奈与超脱,诗人独自饮酒,不愿为世事所累,而落月的窥视则增添了一丝孤寂与清冷的氛围,酒酣之后,诗人起舞悲叹,醉后题诗留下泪痕,展现了其内心的挣扎与痛苦,诗人最终选择了超脱与放逐,决定明朝散发归隐,远离尘嚣,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赏析
这首诗以“独饮”为线索,通过描绘诗人与落月的对话、酒后的悲叹与题诗、以及最终的归隐决心,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诗中“独饮勿叹息”与“幸有落月窥清樽”两句,既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又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而“酒酣起舞自悲咤,醉后题诗空泪痕”则生动地描绘了诗人酒后的情态与心境,最后两句“明朝散发还沧海,月满潮生水石间”则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创作背景
宋琬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政治原因入狱,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心情抑郁时所作,面对世事的纷扰与无奈,诗人选择了独饮与超脱,通过诗歌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与追求,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遭遇与心境,也体现了清初士人面对社会变革时的复杂心态与选择。
《落月窥清樽》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理的佳作,它展现了宋琬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才华与情感,也反映了清初社会的历史背景与士人的心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