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之上堂立斯须,投以饼饵视若无。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唐·李峤

从来薄性质,偶逐采樵人。

驱之上堂立斯须,投以饼饵视若无。

濡沫情虽浅,饕餮性难驯。

常嫌糠秕窄,未厌庖厨珍。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峤,字巨山,唐代文学家、诗人,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他在文学上颇有造诣,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李峤曾任宰相,对唐代政治和文化有一定影响。

译文

这头猪生性浅薄,偶然间跟随了砍柴的人。

把它赶到厅堂上站立片刻,扔给它饼饵却视而不见。

虽然它得到一点食物时的情感很浅薄,但贪婪的本性却难以驯服。

常常嫌弃糠秕之类的粗食狭窄,从不满足厨房里珍贵的佳肴。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猪的习性和行为,表达了作者对猪贪婪、难以满足本性的讽刺和批评,诗中“驱之上堂立斯须,投以饼饵视若无”两句,生动地刻画了猪对食物的冷漠和贪婪,即使被赶到厅堂上,面对饼饵也视而不见,表现出其难以满足的贪婪本性。

赏析

这首诗以猪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猪的贪婪和难以满足的本性,作者运用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将猪的习性与人的道德标准相对照,突出了猪的浅薄和贪婪,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现实社会中某些人贪婪、自私行为的批判和讽刺。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语言简练明快,节奏紧凑有力,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猪的贪婪和难以满足的本性,作者也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唐代社会风气较为开放,但也存在着一些贪婪、自私的行为,作者可能通过描绘猪的贪婪本性,来讽刺和批判当时社会中某些人的贪婪和自私行为,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作者对人性、道德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这首诗通过描绘猪的贪婪和难以满足的本性,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中某些人贪婪、自私行为的批判和讽刺,这首诗也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考能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