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的解释

风云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夕有怀

唐·杜牧

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

林栖鸟定犹惊梦,潭影蟾光冷浸亭。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风格明丽隽永,内容多抒发个人抱负、感慨历史兴衰,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译文

深夜时分,庭院中弥漫着风露,一片清冷,只见一只孤独的萤火虫在夜色中忽明忽暗地飞舞,林中栖息的鸟儿虽然已经安定,却似乎仍在梦中受到惊吓,而池塘中倒映着清冷月光,蟾蜍的光影静静地浸透着亭子。

释义

此诗描绘了秋夜庭院中的寂静与清冷,通过“夜深风露”、“孤萤自开阖”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孤萤的闪烁,既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捕捉,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绪的起伏,林鸟惊梦、潭影蟾光,进一步加深了这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意境。

赏析

杜牧此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微妙情感,夜深人静之时,风露交加,孤萤的闪烁成为这寂静夜晚的唯一动态,既显其孤独,又寓含生命的顽强与不屈,林鸟惊梦,暗示了即便在宁静的夜晚,生命的内心世界依然波澜壮阔,潭影蟾光,则以一种超然的视角,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杜牧高超的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杜牧仕途不顺、心情抑郁之际,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杜牧虽有才华与抱负,却难以施展,常感怀才不遇,心中苦闷,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描绘秋夜的孤寂景象,寄托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孤萤、惊鸟、冷月等意象,既是自然景象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反映了杜牧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心境与情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