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棋
宋·邵雍
一局棋终见败亡,几人心事几茫茫。
河边织女空机杼,塞上征夫望北乡。
洞中陈迹今如扫,斯道何曾损一毛。
千古转头谁在者,满庭花发一春忙。
作者及朝代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一生不仕,隐居苏门山,后迁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创办“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邵雍精通易学及先天数学,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作者简介
邵雍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易学,他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与教育,提倡“以物观物”的哲学思想,认为万物皆有其理,人应顺应自然,以无为之心应万物之变,邵雍的诗歌也富有哲理,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一局棋结束后,有人败亡,多少人的心事变得迷茫,河边的织女空守着织机,塞上的征夫望着北方的家乡,洞中的旧迹如今已被清扫干净,但下棋的道理却未曾损失分毫,千百年来,谁在世间长存?只有满庭的花朵在春天里忙碌地绽放。
释义
这首诗通过观棋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及宇宙规律的深刻思考,诗中“洞中陈迹今如扫”一句,比喻世事变迁,旧迹难寻,但“斯道何曾损一毛”则强调下棋的道理(或更广泛地指宇宙间的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最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观棋为引子,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一局棋终见败亡”既是对棋局的描述,也是对人生无常的隐喻,而“洞中陈迹今如扫,斯道何曾损一毛”两句,则深刻揭示了宇宙间规律的不变性,与人生短暂、世事变迁的对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引人深思,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邵雍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对易学及先天数学有深厚造诣,他常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阐发人生哲理,这首诗便是在他观棋时有所感悟而创作的,诗中通过对棋局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历史及宇宙规律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思想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这首诗也反映了邵雍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以及他顺应自然、以无为之心应万物之变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