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又闻出塞曲,半杂江声作悲健。的解释

梦梦127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清代诗人吴伟业所作的《圆圆曲》,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圆圆曲

清·吴伟业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椒房金屋宠新加,阿母扶将上翠华。

不令歌舞入长安,只许英雄见羽林。

蜀锦征袍自裁剪,宫花不共戴春心。

斜倚熏笼坐到明,坐看牵牛织女星。

紫塞风霜长戍役,玉箫吹断有人听。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香。

绝世风流知者少,伤心一片画栏荒。

环佩随声归汉月,琵琶起舞换新声。

江南又闻出塞曲,半杂江声作悲健。

宁辞水驿三千里,来见君王九老堂。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作者简介

吴伟业(1609年—1672年),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译文

(此处仅翻译与关键词相关的部分)

江南之地又传来了出塞的曲调,这曲调与江水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显得既悲壮又刚健。

释义

“江南又闻出塞曲,半杂江声作悲健”这两句诗描绘了江南地区再次听到边疆的战歌,这战歌与江水的声音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悲壮而刚健的氛围。

赏析

这两句诗通过“出塞曲”与“江声”的结合,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意境,出塞曲通常与边疆的征战、英雄的气概相联系,而江声则带有一种悠远、哀愁的韵味,两者交织在一起,既表现了边疆的悲壮,又融入了江南的柔情,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悲健”一词也准确地概括了这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圆圆曲》是吴伟业根据明末清初名妓陈圆圆的事迹所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陈圆圆是明末著名的歌妓,曾一度被吴三桂所宠爱,后来,吴三桂为了陈圆圆而引清兵入关,导致明朝的灭亡,吴伟业通过这首诗,既描绘了陈圆圆的一生,也反映了明末清初那段动荡的历史,在这首诗中,“江南又闻出塞曲,半杂江声作悲健”这两句,可能是用来象征那段历史的悲壮与复杂,以及人们对那段历史的深深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