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鼓角亦多情,送我南来不辞远。的解释

小星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武昌阻风

宋·方泽

江上闻笛愁复愁,不愁年岁只堪愁。

黄鹤楼前无好风,白蘋洲畔荻花秋。

黄州鼓角亦多情,送我南来不辞远。

今夜月明江上宿,明朝散发弄扁舟。

作者及朝代

作者:方泽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方泽,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留存的诗作也不多,但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时代变迁,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译文

在江上听到笛声,愁绪更加浓厚,不是因为年岁的增长而愁,而是因为眼前的境遇而愁,黄鹤楼前没有顺风,白蘋洲畔的荻花在秋风中摇曳,黄州的鼓角声也似乎充满了深情,送我南来,不辞辛劳地陪伴着我,今夜月明,我将在江上宿营,明天清晨,我将散开长发,乘着扁舟自由飘荡。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武昌阻风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无奈与愁绪,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诗中“黄鹤楼前无好风”和“白蘋洲畔荻花秋”两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而“黄州鼓角亦多情,送我南来不辞远”则表达了诗人对黄州鼓角声的深情厚谊,以及它们陪伴自己南行的感激之情,最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憧憬,诗中“愁复愁”与“只堪愁”的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愁绪。“黄州鼓角亦多情”一句,将无情的鼓角声赋予了人的情感,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最后两句则以明快的笔调,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乐观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宋代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常因政治原因而流离失所,方泽可能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因某种原因而南行,途中在武昌遭遇阻风,从而触发了这首诗的创作,诗中的愁绪与憧憬,可能正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