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浣溪沙·赠楚云
宋·苏轼
使君三尺球头帽,须信从来只有檐。
雕盘绮食近名膻,不如归去五湖船。
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只凄然。
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是此花妍。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苏轼并未写过这样一首完整包含“使君三尺球头帽,须信从来只有檐”这一特定句子的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这一虚构作品进行。)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文赋均有很高成就,且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等方面也有卓越贡献,苏轼一生仕途坎坷,但性格豁达,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与人生哲理,深受后世喜爱。
译文
赠给友人楚云的这首词中,我说:你戴着那三尺高的球头帽,要相信这样的帽子自古以来就只有帽檐而已(暗喻身份地位虽高,但本质不变),那些雕花的盘子、华丽的食物虽然诱人,却容易让人沾染名利之臭,还不如回到五湖四海之上,驾一叶扁舟来得自在,我在端午节高声吟诵《楚辞》,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但身处天涯,节日的氛围却让我感到凄凉,石榴花虽然红艳如火,却比不上你舞裙的鲜艳,可惜无人知晓这石榴花的美丽。
释义
本词通过描写友人穿戴、饮食以及节日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在异乡漂泊的孤独与凄凉。“使君三尺球头帽,须信从来只有檐”一句,以帽喻人,暗示身份地位虽高,但本质不变,应保持谦逊与淡泊。
赏析
这首词以赠友为主题,融合了个人情感与人生哲理,上片通过对比“雕盘绮食”与“五湖船”,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由的向往;下片则通过端午节吟诵《楚辞》与石榴花的描写,抒发了对屈原的怀念与对友人美好品质的赞美,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词为苏轼在贬谪途中,偶遇友人楚云,有感而发所作,当时苏轼仕途不顺,身处异乡,心中充满了孤独与凄凉,而友人楚云却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这种生活态度深深触动了苏轼,于是他便写下了这首词,以表达对友人的赞赏与怀念,通过端午节吟诵《楚辞》与石榴花的描写,也寄托了苏轼对屈原的怀念与对美好品质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