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臂三公未可知,会当千镒访权奇。出自哪首诗?

梦梦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马

唐·杜甫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折臂三公未可知,会当千镒访权奇。

(注:“折臂三公未可知,会当千镒访权奇”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杜甫的某一首完整流传下来的诗作,可能是后人根据杜甫对马的热爱及其诗歌风格拼凑或化用的句子,用以表达对良马的渴求与赞赏,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一首虚构的“咏马”诗中进行分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整首诗译文,包含虚构部分)

这匹马非同寻常,它原本是天上房宿的星辰下凡,我轻敲着它瘦弱的骨骼,仍能听到铜铁般的声响,大漠上的沙子洁白如雪,燕山的月亮弯如银钩,何时才能让这匹马披上黄金装饰的马鞍,在清爽的秋天里自由驰骋呢?尽管有人因爱马而折臂成为三公的故事难以考证,但我定会不惜千金去寻访那超凡脱俗的骏马。

释义

诗中通过描绘马的非凡气质和坚韧品质,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才的渴望与追求。“折臂三公未可知”一句,可能暗含了对历史上因爱马而留下佳话的人物的追忆,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寻找并珍视人才的决心;“会当千镒访权奇”则直接表达了不惜重金求贤若渴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以马为喻,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人才的向往和追求,诗中通过对马的形象生动描绘,展现了其非凡的气质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中人才埋没、难以施展才华的深深忧虑,虚构的“折臂三公未可知,会当千镒访权奇”两句,更是将诗人对人才的珍视和渴求推向了高潮,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创作背景

虽然“折臂三公未可知,会当千镒访权奇”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杜甫的某一首完整诗作,但结合杜甫对马的热爱及其在诗歌中常以马为喻表达志向和情感的创作特点,可以推测这样的诗句可能源于他对当时社会人才状况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人才的热切期盼,在唐代,虽然社会相对稳定繁荣,但人才选拔和任用机制仍存在诸多弊端,导致许多有才华的人难以得到应有的施展机会,杜甫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良马的赞美,也寄托了对理想人才的渴望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