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南逢雁
唐·钱起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江湖流落岂关天,禁省相望亦偶然。
莫道洞庭秋水阔,扁舟明日下潇湘。
作者及朝代
作者:钱起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钱起,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知制诰,晚年官至尚书考功郎中,世称钱考功,钱起诗风清丽雅秀,尤善写景,为大历诗风的杰出代表,与郎士元齐名,世称“钱郎”,又与刘长卿并称“钱刘”,与韩翃、李端、司空曙、吉中孚并称“大历十才子”,有《钱考功集》等传世。
译文
湘江两岸斑竹枝枝,锦翅鹧鸪飞翔。
我漂泊江湖落得如此境地,难道是上天安排的吗?与你彼此相望于朝廷,却也只是偶然。
不要说洞庭湖水太宽广,难以逾越,明日我的小舟就要驶向潇湘。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湘江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个人遭遇,表达了诗人对流落江湖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首句以斑竹和鹧鸪起兴,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次句“江湖流落岂关天,禁省相望亦偶然”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流落江湖的感慨,认为这并非天意,而是命运的偶然,末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即使洞庭湖水再宽广,他也要驾着小舟前往潇湘。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含蓄,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遭遇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首句以斑竹和鹧鸪起兴,既描绘了湘江的自然风光,又暗含了诗人的孤独和凄凉,次句“江湖流落岂关天,禁省相望亦偶然”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主题,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末两句则以乐观的态度收束全诗,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勇气。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如“江湖”与“禁省”的对比,突出了诗人流落江湖与朝廷相望的无奈和偶然;又如“斑竹”和“鹧鸪”的象征,既描绘了湘江的自然风光,又暗含了诗人的孤独和凄凉。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钱起在湘南遇到大雁时所作,当时钱起可能正处于仕途不顺、流落江湖的境地,因此他通过描绘湘江的自然景色和个人的遭遇,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于仕途的向往和对于命运的无奈,在唐代,士人普遍追求仕途的成功和个人的荣耀,但往往也会遭遇挫折和困境,钱起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仕途的向往和对于命运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唐代士人普遍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