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中隐
唐·白居易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蓬瀛。
隐踪无一定,去处即君平。
朝罢凭阑久,禅房树色凝。
小炉香欲尽,新茗气初清。
曲径草芊芊,幽池水泠泠。
侯门连洞府,相第接仙庭。
偶访禅林客,因知吏隐情。
松风吹解带,竹露滴沾巾。
花落穷巷静,苔深古阶平。
逍遥堪自乐,浩荡信难名。
即此可常往,何须问去程。
休官彭泽贫无酒,隐几维摩病有妻。
堪笑灵均憔悴甚,凭栏欲吊汨罗祠。
作者及朝代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
作者简介
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早年因避乱迁居江南,后入京为官,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反对骈文浮华,追求语言的平易近人,白居易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节选部分)
休官后的彭泽县令贫穷得连酒都买不起,病中的维摩诘居士却还有妻子相伴。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隐居生活状态,前一句“休官彭泽贫无酒”指的是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后辞官归隐),他辞官后生活贫困,连酒都买不起,反映了其清贫而高洁的隐居生活;后一句“隐几维摩病有妻”则借用了佛教中维摩诘居士的形象,他虽病中却仍有妻子相伴,暗示了一种虽病犹乐、家庭和睦的隐居生活。
赏析
这两句诗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两种不同风格的隐居生活,前句突出了陶渊明的清贫与高洁,后句则体现了维摩诘居士的豁达与家庭温暖,通过这两个形象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不同隐居方式的欣赏与理解,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白居易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和佛教形象,使得诗句既富有文化内涵,又充满了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仕途不顺、心生退意时所作,他通过描绘不同人物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人也借这些形象来抒发自己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无奈,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在唐代,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和社会矛盾的加剧,许多士人开始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而隐居便成为了一种流行的选择,白居易的这首诗正是对这种社会现象的反映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