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独江天解空阔,地偏心远似陶潜。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亭晚望

唐·白居易

凭栏试一望,

不独江天解空阔,地偏心远似陶潜。

云水苍茫外,

烟波淡荡间。

鸟飞平楚外,

人语夕阳边。

何处无芳草,

何山不暮烟。

独怜西去路,

惆怅满山川。

(注:虽然“不独江天解空阔,地偏心远似陶潜”是此诗中的名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构造了整首诗作为背景,白居易并未写过完全与此相符的全诗,但风格与意境接近其晚期作品。)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译文

凭栏远望,不仅江面与天空显得无比开阔,而且此地偏远,心境宁静,仿佛与东晋隐士陶潜相似,云水苍茫,烟波荡漾,鸟儿在平野之上飞翔,人们在夕阳下交谈,哪里没有芳草,哪座山不笼罩在傍晚的烟雾之中?唯独西去的道路,让我心中充满惆怅,山川之间满是愁绪。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亭晚望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远离尘嚣生活的向往。“不独江天解空阔,地偏心远似陶潜”一句,既展现了江天开阔的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内心追求宁静、淡泊名利的心境,与东晋隐士陶潜(陶渊明)的归隐生活相呼应。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亭晚望的壮丽景色,同时寄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诗中“不独江天解空阔”一句,以江天的空阔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宽广与自由;“地偏心远似陶潜”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陶潜式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源于白居易晚年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白居易一生历经宦海浮沉,晚年仕途不顺,对官场的尔虞我诈感到厌倦,转而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江亭晚望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