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夜思
唐·李商隐
床下龟寒且耐支,杯中蛇去未应衰。
空庭月色侵帘冷,满地霜华映户时。
孤枕梦回频怅望,寒蛩声里独凄其。
谁怜寂寞书窗下,瘦影偎灯夜自知。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床下的龟甲虽感寒冷但仍能支撑,杯中的蛇影虽去但人的精力并未因此衰退,空旷的庭院中月色侵入窗帘带来寒意,满地的霜华映照着门户,独自躺在枕上梦醒后频频怅望,寒蝉的叫声里更觉凄凉,有谁怜惜这寂寞的书窗下,瘦弱的身影紧挨着灯火,夜晚的孤独只有自己知道。
释义
床下龟寒且耐支:比喻处境艰难但仍能坚持,龟甲在古代常用来占卜或象征长寿,此处可能暗指诗人虽年老体衰但仍坚韧不拔。
杯中蛇去未应衰:化用“杯弓蛇影”的典故,表示疑虑消除后精神并未因此衰落。
空庭月色侵帘冷:描绘了一个寂静而寒冷的夜晚场景。
满地霜华映户时: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清冷氛围。
孤枕梦回频怅望:表达了诗人梦醒后的孤独与怅惘。
寒蛩声里独凄其:寒蝉的叫声增添了夜晚的凄凉感。
谁怜寂寞书窗下:诗人感叹自己的孤独无人理解。
瘦影偎灯夜自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夜晚独自面对灯火的孤独身影。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寂静而寒冷的夜晚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床下龟寒”、“杯中蛇去”等,既增添了诗歌的韵味,又深化了主题,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即使处境艰难,诗人仍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内心充满了孤独与寂寞,在一个寂静而寒冷的夜晚,诗人独自坐在书窗前,面对着摇曳的灯火和满地的霜华,不禁感慨万千,他回忆起自己一生的经历,感叹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他提笔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凄凉,同时也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