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碧鸡吟
唐·李商隐
金马何曾半步行,碧鸡那解五更鸣。
空传有鸟三千岁,只合飞栖瑶水清。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金马从未真正行走过半步,碧鸡又哪里懂得在五更天时鸣叫呢?徒然传说中有一种能活三千岁的鸟,但它只适合飞翔栖息在清澈的瑶水之上。
释义
“金马何曾半步行”中的金马,通常指汉代未央宫前所立的金马铜驼,这里借指虚有其表的事物或人。“碧鸡那解五更鸣”中的碧鸡,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鸡,这里同样用来比喻徒有虚名之物。“空传有鸟三千岁,只合飞栖瑶水清”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虚妄与真实之间的对比,指出那些传说中的长寿之鸟,只应存在于清澈的仙境之中,而非人间。
赏析
这首诗通过金马和碧鸡两个典故,巧妙地讽刺了世间那些徒有虚名而无实际作为的人或事物,诗人以寓言的方式,表达了对现实世界中虚伪和浮夸现象的深刻批判,通过“空传有鸟三千岁,只合飞栖瑶水清”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寓意深远,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商隐所处的晚唐社会现实有关,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许多官员和士人追求名利而缺乏实际作为,李商隐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深刻不满和批判,他也通过描绘理想中的仙境,寄托了自己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的追求,构成了李商隐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