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天落木秋容淡,夜雨孤镫别泪多。全诗是什么?

春秋157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清代诗人黄景仁的《秋夕》,全诗原文如下:

秋夕

清 黄景仁

桂轮初上四无云,

蛮天落木秋容淡。

吹到西风尽识秋,

夜雨孤镫别泪多。

作者及朝代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代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集》、《西蠡印稿》。

译文

月亮初升,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蛮荒之地的树木在秋风中落叶飘零,秋天的景色显得淡雅而清冷,西风吹拂,让人彻底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夜晚的雨水敲打着窗户,孤灯之下,离别的泪水不禁多了起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景象,通过月升、落木、西风、夜雨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离愁别绪。

赏析

黄景仁的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首句“桂轮初上四无云”描绘了月亮初升、天空无云的景象,为全诗定下了清冷、宁静的基调,次句“蛮天落木秋容淡”则通过落木飘零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清冷与萧瑟,后两句“吹到西风尽识秋,夜雨孤镫别泪多”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离愁别绪,西风吹拂,夜雨敲窗,孤灯之下,诗人不禁想起了远方的亲人,泪水不禁滑落,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黄景仁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某个秋夜,独自面对孤灯,思念远方的亲人或朋友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哀愁,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无奈,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黄景仁的诗歌成为了他抒发情感、寄托理想的重要方式。

黄景仁的《秋夕》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佳作,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真挚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个人遭遇。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