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青鬓已随人事改,碧溪犹绕寺门流。
作者及朝代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唐代著名的苦吟派诗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屡试不第,文宗时任长江县主簿,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任病逝,贾岛一生穷愁潦倒,官微职小,但他的诗作在晚唐却很有影响,特别是他那苦思苦吟的创作精神,更为后世所传颂,被称为“苦吟诗人”。
作者简介
贾岛以五言律诗见长,注重词句锤炼,刻意求工,力求在字面上给人以瘦硬枯寂之感,于平淡中见新奇,蕴含深邃意境,他的诗作往往能反映出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同时也不乏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贾岛的诗歌风格独特,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那边红树绿叶正浓,把移来的石块紧靠着竹根,青春的年华已随着时光流逝,只有那碧溪还依旧环绕着寺门流淌。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周围环境,渲染出一种幽静雅致的氛围,前六句写李凝居处的景色,描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末联笔锋一转,写诗人来访受到冷遇,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全诗语言质朴简练,而又韵味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题李凝幽居”为题,通过描绘李凝居所的幽静环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诗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以动衬静,将夜晚的宁静和月光的皎洁描绘得淋漓尽致,成为千古名句,而“青鬓已随人事改,碧溪犹绕寺门流”一联,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恒久的敬畏,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贾岛在游历过程中,探访友人李凝的居所时所作,李凝是一位隐士,他的居所位于一个幽静的地方,远离尘嚣,贾岛在探访过程中,被这里的幽静环境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描绘这里的景色和氛围,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在创作这首诗时,贾岛可能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对现实社会感到失望和无奈,因此更加向往这种宁静、自由的隐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