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边游重至
唐·韦庄
山州风土极边头,二十年中复此游。
地近瘴江人语杂,天连碣石雁行秋。
寒云黯淡迷衰草,落日凄凉照古楼。
多少故情无处问,西风吹泪满衣裘。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在这地处极边之地的山城,风土人情与中原大不相同,二十年后的今天我又一次来到这里游历,靠近瘴气弥漫的江河,人们的语言繁杂多样;天空与碣石相连,大雁在秋天成行飞过,寒冷的云朵黯淡无光,遮蔽了枯萎的野草;夕阳凄凉地照耀着古老的城楼,多少过去的情谊无处询问,西风吹拂,泪水沾满了我的衣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游边地山城时的所见所感,首联点明地点和时间,突出山城的偏远和时间的流逝;颔联通过“瘴江”、“碣石”等意象,展现了边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貌;颈联以“寒云”、“衰草”、“落日”、“古楼”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衰败的氛围;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情谊的怀念和当前孤独、悲伤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含蓄,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瘴江”、“碣石”、“寒云”、“衰草”等,生动地描绘了边地的荒凉和凄清,诗人也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二十年前的游历与今天的重游进行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在尾联中,诗人更是直接抒发了对过去情谊的怀念和当前孤独、悲伤的心情,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庄在晚唐时期重游边地山城时所作,当时,唐朝已经走向衰落,边疆地区更是战乱频仍、民不聊生,韦庄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对边地的苦难和人民的疾苦有着深刻的感受,在重游边地山城时,他触景生情,回忆起二十年前的游历经历,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和哀愁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庄对边地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