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原文
西湖
宋·汪遵
贾相宅前芳草没,岳王坟上夕阳多。
荒台古榭无人问,犹自东风怨绿波。
作者及朝代
汪遵,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文宗至唐哀帝年间(827年—907年),他的诗作以咏史诗为主,多抒发对历史事件的感慨,风格清丽,意境深远。
作者简介
汪遵是唐代晚期的一位重要咏史诗人,他的作品在当时颇受赞誉,他善于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灵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将历史事件与当下情感相结合,创作出富有哲理和感染力的咏史诗篇,汪遵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历史变迁,也展现了他个人的思想情感和文学追求。
译文
贾似道相府的门前,芳草已经长得没过脚踝;而岳飞将军的坟墓上,夕阳余晖洒落,显得格外凄凉,那些荒废的楼台和古老的亭榭,已经无人问津;只有那东风依旧在吹拂,似乎在为那逝去的岁月和英雄而哀怨,绿波荡漾中更添几分愁绪。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贾似道(南宋奸臣)和岳飞(南宋名将)的遗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忠奸不辨、英雄末路的感慨,贾相宅前的芳草茂盛,暗示着其曾经的权势和繁华;而岳王坟上的夕阳余晖,则象征着英雄的悲壮和历史的沧桑,荒台古榭的无人问津,反映了世态炎凉和历史的遗忘;而东风的哀怨,则表达了诗人对英雄命运的同情和对历史不公的愤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通过描绘贾似道和岳飞的不同遗迹,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忠奸分明、英雄不朽的主题,诗人还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如“芳草没”象征权势的短暂和虚无,“夕阳多”象征英雄的悲壮和历史的沧桑,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晚期社会的动荡和历史的变迁有关,当时,唐朝已经走向衰落,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诗人汪遵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他也通过这首诗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在唐代晚期,咏史诗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诗人们通过回顾历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汪遵的这首诗正是这一文学潮流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