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姑苏台怀古
唐·刘沧
吴郡旧愁明月在,越江遗恨怒涛飞。
姑苏台下寒山暮,野草闲花映落晖。
惆怅东风无处问,心随云水去无归。
空余故国千年恨,长伴寒潮送夕晖。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他工于七律,风格豪迈,多抒发怀古伤今之情,作品多散见于《全唐诗》中,虽不算高产,但每篇都颇有深度,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译文
吴郡的古老忧愁如同明月高悬,越江的深深遗恨伴着怒涛翻飞。
姑苏台下,寒山暮色苍茫,野草闲花映衬着落日的余晖。
心中惆怅,东风无处可问,思绪随着云水漂流,无处归依。
只留下故国千年的遗恨,长久地伴随着寒潮,送走了一轮又一轮的夕阳。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姑苏台下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故国的怀念,首联“吴郡旧愁明月在,越江遗恨怒涛飞”直接点出了吴、越两国的历史恩怨,明月和怒涛成为了愁恨的象征,颔联“姑苏台下寒山暮,野草闲花映落晖”则进一步渲染了姑苏台的荒凉与凄清,暗示着历史的沧桑巨变,颈联和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无奈,以及对故国遗恨的深切怀念。
赏析
这首诗以姑苏台为背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故国的深情厚谊,首联的“明月”和“怒涛”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对历史恩怨的隐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气息,颔联的“寒山暮”和“野草闲花”则进一步渲染了姑苏台的荒凉与凄清,与首联的“旧愁”和“遗恨”相呼应,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颈联和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历史的无奈与惆怅,又有对故国的深深怀念与眷恋,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怀古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晚期社会动荡、国家分裂的历史背景有关,刘沧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国家的兴衰和历史的沧桑有着深刻的感受,他通过描绘姑苏台的荒凉景象和吴、越两国的历史恩怨,表达了对国家分裂、社会动荡的忧虑和对故国的深深怀念,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晚期文人墨客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