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定膺宣室召,临歧何必泪双垂。的释义

梦梦107个月前

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胡曾的《咏史诗·长沙》,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咏史诗·长沙

唐·胡曾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

咳唾自成珠,崩山犹恨黩。

陈皇后失宠,长门无复恩。

岩壁几千重,兰麝凝芳魂。

斜倚熏笼坐到明,只愁风雨四更时。

不久定膺宣室召,临歧何必泪双垂。

作者简介

胡曾(约839—?),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曾任汉南节度使从事,后为路岩、高骈诸人幕僚,胡曾为军官多年,历览古代兴废陈迹,辄慷慨悲歌,工于咏史诗,以《咏史诗》留名后世,著有《安定集》10卷,今佚;《咏史诗》3卷传世。《全唐诗》共录其诗1卷。

译文

汉武帝曾经非常宠爱阿娇(陈皇后),为她建造了黄金屋来贮藏她,她咳嗽吐痰都能形成珍珠般的痰珠,即使山崩地裂也仍然怨恨自己的命运被玷污,陈皇后后来失宠了,长门宫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恩宠,在那岩壁重重的地方,她的芳魂似乎还凝聚在兰麝的香气中,她曾斜倚着熏笼坐到天明,只担心四更时的风雨,但不久之后,她一定会再次被宣召进宣室(皇帝召见大臣的地方),所以在分别的岔路口又何必泪流满面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陈皇后的命运起伏,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多舛的感慨,前两句描述了陈皇后受宠时的盛况,中间两句则写她失宠后的凄凉,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她未来命运的乐观预期。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上跌宕起伏,诗人通过对陈皇后命运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自己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前两句的繁华与后两句的凄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而“不久定膺宣室召,临歧何必泪双垂”则表达了一种乐观和豁达的态度,认为即使现在遭遇困境,未来仍然有可能迎来转机。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胡曾自身的经历有关,他身为军官多年,历览古代兴废陈迹,对人生和命运有着深刻的思考,陈皇后的命运起伏可能触动了他的内心,使他产生了共鸣,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具有深刻哲理的咏史诗,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唐代社会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