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江断雁惊秋思,青镜流年感物华。上一句是什么?

小编4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宋·晏几道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

风凋碧柳愁眉淡,月上苍梧白露团。

谁料酒醒,恰对一庭芳草。

沧江断雁惊秋思,青镜流年感物华。

作者及朝代

作者:晏几道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是宰相晏殊的第七子,他自幼聪颖过人,继承了父亲良好的文学素养,尤其擅长小令,词风婉约细腻,情感真挚动人,多抒发个人情感及人生感慨,在宋代词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重阳节本应悲秋,但我的心情并未被秋意所动,京城里传来新的乐曲,歌声悠扬,秋风轻拂,碧绿的柳枝仿佛也皱起了淡淡的眉头;月亮升起,照耀着苍梧山,白露凝结成团。

哪知酒醒之后,正面对满庭的芳草,心中涌起无限思绪,望着沧江之上失群的孤雁,不禁惊动了我的秋思;对着青铜镜中的自己,感叹岁月流逝,万物更迭,心中满是感慨。

释义

此词通过描绘重阳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复杂的心境,前半部分写节日的热闹与自己内心的平静形成对比,后半部分则转向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个人情感的抒发,特别是“沧江断雁惊秋思,青镜流年感物华”两句,深刻反映了词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词以重阳节为背景,却并未落入传统悲秋的窠臼,而是巧妙地通过对比(节日的喧嚣与个人内心的宁静)、象征(断雁象征孤独与漂泊)等手法,展现了词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尤其是“沧江断雁惊秋思,青镜流年感物华”两句,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体现了晏几道词作中常见的婉约与深邃并存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词的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但从内容来看,很可能是晏几道在某一年的重阳节,面对京城繁华与自身境遇的反差,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受,有感而发之作,宋代文人普遍重视节日,重阳节作为登高望远、赏菊饮酒的传统节日,更是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晏几道借此机会,将自己的情感与对人生的思考融入词中,创作出了这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