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业难成自可嗟,那堪旅食向天涯。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11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唐·李商隐

身在天涯类转蓬,功业难成自可嗟。

那堪旅食向天涯,寒日暮云平野阔。

花径不通新雨后,蓬山路远故人稀。

前程漫漫谁为伴,独倚危楼听暮鸦。

(注:“功业难成自可嗟,那堪旅食向天涯”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李商隐的某一完整诗篇,而是根据李商隐诗歌风格及常见意象综合创作而成,用以体现其漂泊异乡、功业未就的感慨,以下解析基于这一虚构情境。)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中也不乏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叹息。

译文

我身在天涯海角,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功业难以成就,只能自我叹息,又怎能忍受在这遥远的异乡,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呢?寒冷的日光下,暮云低垂,平野无垠,显得更加孤寂,新雨过后,花径泥泞难行,通往蓬莱仙境的道路遥远,故人稀少,前方的路途漫长而未知,又有谁能与我为伴?我只能独自倚靠在高楼之上,聆听黄昏时分乌鸦的啼叫。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身处异乡、漂泊无依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对功业未成的深深叹息和对未来前途的迷茫与忧虑,诗中“转蓬”、“旅食”、“寒日暮云”等意象,生动地刻画了诗人的孤独与凄凉。

赏析

这首诗以“功业难成自可嗟,那堪旅食向天涯”为核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与景物融为一体,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花径不通”与“蓬山路远”相对照,进一步突出了自己身处异乡、远离故人的孤独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以视为李商隐晚年漂泊异乡、仕途不顺时的内心写照,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文人墨客往往难以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李商隐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却长期遭受排挤和打压,仕途坎坷,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功业未成的遗憾和对未来前途的迷茫,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文人士大夫普遍面临的困境和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