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岛屿微茫乡土异,关河牢落雁书沈。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风格俊爽明快,内容多抒发个人情怀,反映社会现实,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译文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岛屿隐约可见乡土风貌异样,关河阻隔大雁书信难以送到。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释义
首联描绘了江南秋末的美丽景色,青山绿水相映成趣,草木依然葱郁,颔联则转而抒发离愁别绪,岛屿的隐约和乡土的差异暗示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而关河的阻隔和大雁书信的沉没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思念之情,颈联和尾联则通过具体的意象,如二十四桥和明月夜,以及想象中的美人吹箫,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美好祝愿。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结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江南秋末的自然风光,巧妙地引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颔联中的“岛屿微茫乡土异,关河牢落雁书沈”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又暗示了与友人之间的时空阻隔和通信困难,情感真挚而深沉,颈联和尾联则通过具体的意象和想象,将诗人的思念之情进一步升华,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抒情色彩和浪漫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牧离开扬州后,对友人韩绰的怀念之作,杜牧曾在扬州任职,与韩绰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当他离开扬州后,对那里的美好时光和友人产生了深深的怀念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寄给韩绰的判官诗,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还通过描绘江南秋末的自然风光和想象中的美好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真挚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了杜牧诗歌中的佳作之一,也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增添了宝贵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