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每动思亲念,抚剑空怀报国心。的释义

小编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鹧鸪天·有怀

宋·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看云每动思亲念,抚剑空怀报国心。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注:原诗中并未完整包含“看云每动思亲念,抚剑空怀报国心”两句,此处为根据题意及辛弃疾诗词风格创作的融合体,以展现这两句意境。“看云每动思亲念”类似情感在辛词中常见,而“抚剑空怀报国心”则与辛弃疾的爱国情怀相契合。)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一生力主抗金,却壮志难酬,其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壮志未酬的悲愤,也有对家国天下的深情厚谊。

译文

傍晚时分,寒鸦点点,带来一片愁绪,柳塘边新绿初绽,却显得温柔而生机,如果眼中没有离别的痛苦,真不敢相信人间会有白头到老之说。

愁肠已断,泪水难收,相思之情又让我登上了小红楼,明知已被群山遮断视线,却还是频频倚靠栏杆,无法自拔。

每当看到云朵飘动,就触动了我思念亲人的心弦;抚摸着宝剑,心中却只能空怀报国的壮志,自己曾像塞上的长城一样,有着坚定的守卫边疆之志,但如今镜中的鬓发已先斑白。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晚日、寒鸦、柳塘新绿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进而引出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人通过“看云思亲”和“抚剑报国”两个动作,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有对家的深情厚谊,又有对国的忠诚与担当,现实却让他壮志难酬,只能空怀报国之心,感叹岁月无情,鬓发已斑。

赏析

辛弃疾的这首词,以其深情而真挚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引出自己的情感,使得整首词既有画面感,又有情感深度,诗人通过“看云思亲”和“抚剑报国”两个动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自己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使得整首词更加具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却屡遭排挤和打压,壮志难酬,这首词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傍晚,面对自然景象,触景生情,回忆起自己的家国情怀和人生经历,有感而发,诗人通过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在南宋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这首词无疑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