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遍蘼芜归未得,东风閒唱竹枝歌。出自哪首诗?

小编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竹枝词

唐·刘禹锡

白帝城头春草生,

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

北人莫上动乡情。

楚水巴山江雨多,

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

回入纥那披绿罗。

红纱帐里透芳菲,

碧玉搔头落翠微。

闲倚画屏思往事,

皆不是,空作相思字。

巫峡苍苍烟雨时,

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心情无处说,

此时携手步江湄。

两岸花飞迎客棹,

一川草长送征蹄。

日暮行人争渡急,

孤村迢递隔烟霏。

其十一

城畔江流去不还,

水边杨柳绿如烟。

绿遍蘼芜归未得,

东风閒唱竹枝歌。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城边的江水不停地流去不再回头,水边的杨柳绿得像烟雾一样朦胧,蘼芜草已经绿遍了原野,我却仍然不能归去,只能在这东风中悠闲地唱着竹枝歌,以寄托我的思乡之情。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城边江水、水边杨柳以及蘼芜草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尽管春天已经到来,万物复苏,但诗人却因某种原因无法归乡,只能以唱歌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乡愁。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前两句“城畔江流去不还,水边杨柳绿如烟”通过描绘江水和杨柳,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后两句“绿遍蘼芜归未得,东风閒唱竹枝歌”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虽然蘼芜草已经绿遍了原野,但诗人却无法归去,只能在这东风中悠闲地唱着竹枝歌,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这种以景寓情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而含蓄。

创作背景

刘禹锡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正处于一种无法归乡的境地,他或许因为仕途不顺、战乱等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流落他乡,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竹枝歌的吟唱,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无法归去的无奈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流离失所的历史背景。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