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上三峡
唐·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附:化用句
关山不似人心险,游子休歌行路难。(此句虽非直接出自李白某首完整诗作,但常被化用或引用以表达类似意境,在此作为对原诗意境的延伸解读)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译文
(针对原诗《上三峡》部分)
巫山高耸入云,仿佛夹着青天,巴水滔滔,不知流向何方,巴水啊,你似乎可以流尽,但青天却永远没有尽头,我连续三天早晨攀登黄牛峡,晚上还在黄牛峡徘徊,行程太慢了!这样三天又三天,不觉间头发都白了。
(对于化用句)
关山虽然险峻,却比不上人心的复杂多变;远行的游子啊,不要再唱那行路艰难的歌谣了。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巫山的高峻、巴水的漫长与难以逾越,表达了诗人对旅途艰辛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化用句则进一步升华了这一主题,指出自然界的困难(如关山)尚可预知与克服,而人心的复杂多变才是更加难以捉摸与应对的挑战,劝慰游子面对人生旅途中的种种不易,应保持坚韧不拔的心态。
赏析
《上三峡》以生动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诗中“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等句,通过重复与对比,强化了旅途的漫长与艰难,同时也隐含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化用句“关山不似人心险,游子休歌行路难”则是对原诗意境的深化,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揭示了人性复杂与社会现实的残酷,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保持乐观与坚韧。
创作背景
李白一生酷爱游历,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其诗歌中常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人生旅途的深刻反思。《上三峡》很可能是李白在游历三峡时所作,面对雄奇险峻的自然景观,诗人不禁感慨万千,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旅途艰辛的深刻体会,而“关山不似人心险,游子休歌行路难”这样的化用句,则可能是后人在理解李白诗歌精神的基础上,为了表达类似情感而提炼出的警句,虽非李白直接创作,但同样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