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日行旅
唐·李颀
远道西风落叶寒,萧萧孤蹇上长安。
秋来唯有东篱菊,曾似南山旧侣看。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约生于公元690年,卒于751年左右,字、号均不详,东川(今四川东部)人,但长期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尉,晚年辞官归隐,李颀擅长七言歌行和七言律诗,诗风豪放飘逸,内容多写边塞军旅生活和个人怀才不遇的感慨,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在遥远的道路上,西风呼啸,落叶飘零,带来阵阵寒意,我独自骑着瘦马,萧萧地踏上前往长安的旅程,秋天到了,只有那东篱边的菊花,还像我在南山时与旧友一同观赏的那样。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里孤独地踏上前往长安的旅途,途中感受到的凄凉与孤独,首句“远道西风落叶寒”通过西风、落叶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寒冷的氛围;次句“萧萧孤蹇上长安”则通过“萧萧”的马蹄声和“孤蹇”(孤独的马)的形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后两句则通过回忆与旧友在南山观赏菊花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孤独处境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行旅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首句“远道西风落叶寒”以景起兴,既点明了时令和地点,又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次句“萧萧孤蹇上长安”则通过“萧萧”的马蹄声和“孤蹇”的形象,将诗人的孤独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后两句则通过回忆与旧友在南山观赏菊花的情景,与当前的孤独处境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感慨和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颀晚年辞官归隐之后,在仕途不顺、人生失意的情况下,诗人选择了离开官场、归隐山林的生活方式,在归隐的生活中,诗人仍然难以完全摆脱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迷茫,在秋日里独自踏上前往长安的旅途时,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被激发出来,化作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与不易,以及他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处境的无奈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