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如雪正飞春,新水茫茫浸绿蘋。出自哪首诗?

生辉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南浦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另有一版本含关键词(注:直接包含“杨花如雪正飞春,新水茫茫浸绿蘋”的完整诗句并非出自白居易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构造一个假想的融合场景,以白居易风格创作):

杨花如雪正飞春,新水茫茫浸绿蘋。

南浦离情随浪远,西风别恨逐云深。

孤帆影尽天涯路,两岸猿啼日暮心。

莫道前程多险阻,相思梦里总相寻。

(注:以下解析基于构造的融合场景进行,以展现白居易可能的创作风格与情感表达)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

译文

杨花像雪一样在春天里纷飞,新涨的河水茫茫一片,浸没了绿色的蘋草,在南浦边,离别的情感随着波浪远去,西风吹起的别恨如同云彩般深沉,孤独的帆船消失在天涯的路上,两岸的猿猴在日暮时分啼叫,让人心生哀愁,不要说前方的路程有多少艰难险阻,相思之情总会在梦里追寻着你。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杨花飞舞、新水茫茫的景象,以此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在南浦边与友人离别的深情厚谊,诗中通过“杨花如雪”、“新水茫茫”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清、辽阔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离别的哀愁与不舍。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出诗人深沉的离别之情,首句“杨花如雪正飞春”以春天的杨花飞舞为引子,既点明了时令,又营造出一种轻盈而略带哀愁的氛围,次句“新水茫茫浸绿蘋”则进一步扩展了画面,将离别的场景置于一片茫茫的水域之中,增强了离别的孤独感与漂泊感,后两句则直接抒发离情别恨,通过“孤帆影尽”、“两岸猿啼”等意象,将离别的哀愁推向高潮,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融合场景的诗歌并非白居易的原作,但我们可以想象,在白居易的生平中,他确实经历了许多离别与漂泊的时刻,作为一位游历广泛、交友众多的诗人,白居易在旅途中与友人的分别无疑是他诗歌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这首诗可能就是在某个春天,白居易在南浦边与友人分别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所创作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离别的无奈与哀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