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身愿作精卫禽,衔石西山塞河水。的解释

梦梦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精卫

朝代:清代

作者:顾炎武

妾身愿作精卫禽,衔石西山塞河水。

水塞海平日月明,此志不移山可移。

作者简介

顾炎武(1613年—1682年),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学者,他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学、地理学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顾炎武一生致力于反清复明,晚年定居华阴,潜心治学,著作丰富,代表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他的学术思想和爱国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我愿意化作精卫鸟,从西山衔来石子填塞东海之水。

直到海水被填平,日月重新照耀大地,我的志向坚定不移,哪怕山岳也能被移动。

释义

精卫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形象,相传是炎帝之女女娃溺水后化为精卫鸟,每日衔石投海,誓要填平东海,本诗借精卫鸟填海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坚定不移的志向和决心,即使面临再大的困难,也要坚持到底,直至实现目标。

赏析

这首诗以精卫鸟填海的传说为背景,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首句“妾身愿作精卫禽”,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愿意化作精卫鸟的决心,次句“衔石西山塞河水”,进一步描绘了精卫鸟填海的场景,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后两句“水塞海平日月明,此志不移山可移”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作者志向的坚定和不可动摇,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作者坚定的信念,又展现了其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创作背景

顾炎武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他亲身经历了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对国家的兴亡有着深刻的感受,在反清复明的斗争中,顾炎武虽然屡遭挫折,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精卫鸟填海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坚定不移的志向和决心,即使面临再大的困难,也要坚持到底,直至实现反清复明的目标,这首诗也反映了顾炎武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以及他作为一位爱国学者的崇高精神境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