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不尽怀人恨,唯有苍苍石可磨。出自哪首诗?

风云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登高

唐·李商隐

登临不尽怀人恨,唯有苍苍石可磨。

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断天涯路迢迢。

云深不见归鸿影,水阔难寻渡客舟。

一曲相思何处寄,空余明月照清秋。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社会动荡的时期,一生经历坎坷,仕途不顺,但才华横溢,擅长律诗和绝句,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其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登上高处,心中的思念与怨恨无穷无尽,只有那苍茫的石头可以任我磨砺心中的愁绪,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楼阁上,微风细细吹拂,我望断了那遥远的天际之路,云层深厚,看不见归来的鸿雁身影,水面宽阔,难以寻觅那渡客的船只,一曲相思之情该向何处寄托,只留下明月照耀着这清冷的秋天。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时内心的无限思念与愁绪,首句“登临不尽怀人恨”直接点出主题,即登高时心中充满了对远方人的思念与怨恨,次句“唯有苍苍石可磨”以磨石为喻,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某种方式排解心中愁绪的愿望,后四句则通过描绘独倚危楼、望断天涯、云深不见、水阔难寻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首联直接点题,情感真挚而深沉,颔联通过“独倚危楼”与“望断天涯”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远方的深切思念,颈联则以“云深不见”与“水阔难寻”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寻觅无果的失落感,尾联则以“一曲相思何处寄”的设问,表达了诗人对相思之情的无奈与哀愁,而“空余明月照清秋”则以景结情,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根据李商隐的生活背景和诗歌风格虚构。)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情感受挫的时期,他身处晚唐乱世,国家动荡不安,个人命运也多舛,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登高望远,心中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对现实的不满,他试图通过磨石来排解心中的愁绪,但无奈心中的思念与怨恨却如江水般滔滔不绝,他只能将这份情感寄托于诗歌之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