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里交游前辈在,关河离别故人稀。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送魏万之京

唐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乡里交游前辈在,关河离别故人稀。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颀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约生于公元690年,卒于751年左右,字、号均不详,东川(今四川雅安一带)人,但长期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县尉,晚年辞官归隐,李颀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诗风豪放飘逸,意境深远,尤善描写边塞风光和送别之情,是唐代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的歌曲,昨夜微霜已经悄悄渡过黄河。

鸿雁在愁绪中难以忍受听闻,更何况是客居他乡经过云山。

关城的曙色催促着寒气逼近,御苑中的捣衣声傍晚时分更多。

家乡中的前辈朋友还在,但在这关山阻隔的路上,离别后故人就显得稀少了。

释义

这首诗是送别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魏万远行的深切关怀和不舍之情,诗中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季节的变化以及旅途的艰辛,烘托出离别的哀愁和对友人的牵挂,最后两句“乡里交游前辈在,关河离别故人稀”更是直接抒发了对友人离别后家乡前辈虽在,但关山阻隔,故人难见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表达深沉细腻,首联以“朝闻游子唱离歌”直接点题,引出送别的主题;颔联通过“鸿雁”和“云山”两个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愁绪;颈联则以“关城曙色”和“御苑砧声”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时间的流逝;尾联则以“乡里交游前辈在,关河离别故人稀”作为总结,既表达了对家乡前辈的怀念,又抒发了对友人离别后故人难见的感慨。

在语言上,这首诗用词精炼,意境深远,如“微霜初渡河”一句,既描绘了季节的变化,又暗示了离别的紧迫性;“鸿雁不堪愁里听”一句,则通过鸿雁这一传统意象,表达了离别的哀愁和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颀为送别友人魏万而作,魏万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与李颀有深厚的友谊,在魏万即将远行之际,李颀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对他的不舍和关怀,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李颀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展现了他作为唐代边塞诗派代表人物的才华和风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