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宋·赵师秀
开窗倏忽生数树,树底坡陀石两觜。
客子无端欲去时,主人更劝深杯醉。
风吹柏子声声急,雨洗山花朵朵奇。
却忆去年寒食日,野人相送棹东归。
作者及朝代
赵师秀(1170年-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鬼才”,南宋文学家、诗人,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中较出色的诗人,文学成就亦在“四灵”之首,其诗清丽婉约,构思精巧,多写山水田园景色,颇受唐人影响,时称“永嘉体”或“四灵体”,有《赵师秀集》二卷、《清苑斋集》一卷传世。
作者简介
赵师秀生于仕宦家庭,早年曾随父宦游四方,后定居永嘉,他一生仕途不顺,晚年更是贫病交加,但始终保持着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画面,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打开窗户,眼前突然出现了几棵树,树底下是倾斜的石头,形状像两只嘴,客人无缘无故地想要离开时,主人却更加劝他多喝几杯酒,风吹动柏树发出急促的声音,雨水洗涤后的山花更加奇特,回想起去年的寒食节,山野之人送我乘船东归。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前两句通过开窗见树、树底石形的描绘,展现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别致;中间两句则通过客人与主人的对话,表达了离别时的深情厚谊;后两句则以风吹柏声、雨洗山花的景象,以及回忆去年的离别场景,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离别时的深情厚谊,诗人通过开窗见树、树底石形等细节描写,展现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别致;通过客人与主人的对话,以及风吹柏声、雨洗山花等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师秀在山居期间所作,当时,他或许正面临着离别的情境,或是即将离开这个宁静的山居环境,或是与某位友人即将分别,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美好与离别时的深情厚谊,表达了对这段时光的珍惜与不舍,这首诗也反映了赵师秀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