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杨无咎的《题陈翁画卷》,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题陈翁画卷
宋·杨无咎
陈翁写画惟写情,不必区区论形似。
笔端妙处自天成,墨色淋漓见真意。
山川草木皆生动,鸟兽虫鱼亦得意。
此画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
作者简介:
杨无咎,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南宋词人、画家,他工诗词,善书画,尤擅画梅,其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感情真挚,是南宋词坛一位重要作家,代表作有《逃禅词》等。
译文:
陈翁作画只追求表达情感,不必拘泥于物象的形似,他笔下的妙处仿佛是天然而成,墨色淋漓间尽显真意,山川草木在他的画中栩栩如生,鸟兽虫鱼也显得意趣盎然,这样的画作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见到几次。
释义:
这首诗主要赞美了陈翁的绘画技艺和创作理念,陈翁作画不拘泥于物象的形似,而是更注重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意境,他的画作笔墨淋漓,妙笔天成,展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诗中也表达了对陈翁画作的极高评价,认为这样的画作只应存在于天上,人间难得一见。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赞美了陈翁的绘画技艺和创作理念,诗中“陈翁写画惟写情,不必区区论形似”一句,直接点明了陈翁的创作理念,即注重表达情感而非物象的形似,这种理念在当时的绘画界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创新性,体现了陈翁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诗中也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陈翁画作的生动和意趣盎然,进一步突出了其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杨无咎对陈翁画作的欣赏和赞叹有关,作为一位画家和词人,杨无咎对绘画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当他看到陈翁的画作时,被其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创作理念所折服,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绘画界对于艺术创作的不同理解和追求,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