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旬盈复缺,百年堪喜又堪伤。的释义

小星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唐·李商隐

三十六旬盈复缺,百年堪喜又堪伤。

通天彻地无拘束,桂子初生不记年。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创作构想之作,李商隐原集中并无直接以此两句为内容的完整诗篇,但以下解析将基于构想内容进行。)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擅长律诗和绝句,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其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月亮三十六天经历一次圆缺变化,人的一生百年时光既可喜又可悲,它通天彻地,自由自在,没有任何束缚,桂树初生的月亮,已经不记得过了多少年。

释义

“三十六旬盈复缺”描绘了月亮的自然规律,三十六天(一个朔望月周期约为29.5天,此处为文学夸张,意在表达月亮圆缺的周期性)内月亮经历从盈到缺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永恒循环。“百年堪喜又堪伤”则转而谈论人生,百年的寿命中既有欢乐也有悲伤,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天彻地无拘束”形容月亮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象征着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桂子初生不记年”则借用了月宫桂树的传说,暗示时间的模糊与漫长,以及超脱于时间之外的宁静与永恒。

赏析

这首诗以月为题,通过月亮的圆缺变化与人生的喜怒哀乐相对照,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宇宙自然的深刻思考,前两句“三十六旬盈复缺,百年堪喜又堪伤”以月亮的周期性变化引出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情感深沉而复杂,后两句“通天彻地无拘束,桂子初生不记年”则以一种超脱的视角,展现了月亮的自由与永恒,与人生的有限形成了鲜明对比,既表达了对生命美好的向往,也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无奈与哀愁。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构想之作,但若将其置于李商隐所处的晚唐社会背景中,可以想象诗人或许是在面对国家衰微、个人命运多舛的境遇下,借月抒怀,表达了对生命、时间以及宇宙自然的深刻感悟,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往往通过诗歌来抒发内心的苦闷与迷茫,而月亮作为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丰富文化意蕴的自然现象,自然成为了诗人寄托情感、思考人生的绝佳载体。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