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故园怀旧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故家何处沧桑感,往事无边烟树痕。
空庭寂寞春欲晚,细雨霏霏湿罗巾。
梦回故里人如故,泪洒江天月半痕。
岁月匆匆情难老,落花流水总关心。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李清照并未留下与此完全一致的诗句,但风格上贴近其婉约、感伤的特点。)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情感真挚,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则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译文
故园在哪里,心中满是沧桑之感,往事如烟,只留下远处树影中的淡淡痕迹,空旷的庭院里寂寞无声,春天即将过去,细雨绵绵不断,打湿了手中的罗巾,梦中回到故乡,人们依旧如初,但醒来后却只能在泪水中望着江天上一弯残月,岁月匆匆流逝,但心中的情感却难以老去,落花流水总是牵动着我的心弦。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深深怀念和对往事的无限感慨,首联“故家何处沧桑感,往事无边烟树痕”直接点出主题,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过往岁月的感慨,颔联“空庭寂寞春欲晚,细雨霏霏湿罗巾”通过描绘空庭的寂寞和细雨的绵绵,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感伤,颈联“梦回故里人如故,泪洒江天月半痕”则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现实的无奈,尾联“岁月匆匆情难老,落花流水总关心”则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岁月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永恒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深深怀念和对往事的无限感慨,诗中通过描绘空庭的寂寞、细雨的绵绵、梦境与现实的对比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感伤,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烟树痕”、“罗巾湿”、“月半痕”等富有象征意义的词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深邃的情感,诗人还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使得整首诗在表达上更加含蓄而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根据李清照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李清照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国家面临着外族的侵略和内部的纷争,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清照可能经历了许多离别和变故,对故乡和往事产生了深深的怀念和感慨,她可能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李清照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词人,她的作品往往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这也为这首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