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催电杆灯无焰,风震山楼壁有声。出自哪首诗?

风云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夜雨山行

朝代:清代

作者:李颀云

雨催电杆灯无焰,风震山楼壁有声。

独行野径人踪少,遥见村居灯火明。

作者简介

李颀云,清代中晚期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不甚详,以诗文见长,尤善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其作品多收录于地方志及私人藏书之中,虽非名家大儒,但其诗作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深受当地士人喜爱。

译文

雨水急促地敲打着电线杆,使得路灯失去了光芒;大风摇撼着山间的楼阁,墙壁发出阵阵声响,我独自走在荒凉的小路上,几乎看不到行人的踪迹;远远望去,山村里几户人家灯火通明,显得格外温暖。

释义

首句“雨催电杆灯无焰”描绘了雨夜中,因雨水密集,使得电杆上的灯光变得黯淡无光;次句“风震山楼壁有声”则通过风的猛烈,展现了山楼在风中的动荡不安,墙壁因风而发出声响,营造出一种风雨交加的氛围,后两句转而描写诗人的孤独行旅与对家的向往,独行于野径,人迹罕至,而远处的灯火则成了心灵的慰藉。

赏析

此诗以自然景象开篇,通过“雨”与“风”的描绘,迅速构建了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场景,既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动,后两句笔锋一转,将视角从宏大的自然景象转向个人的情感体验,独行者的孤独与对家的渴望跃然纸上,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捕捉,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据推测,此诗可能作于李颀云游历或归途之中,面对风雨交加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行走在山间小路上,心中难免生出孤独与思乡之情,电杆与山楼作为近代与古代文明的象征,其在风雨中的状态,也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以诗寄情,将所见所感化为文字,留下了这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