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风月太平年,只许今生海外缘。出自哪首诗?

春秋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海外缘

唐·李商隐

可怜风月太平年,只许今生海外缘。

玉骨冰肌难再得,人间何处觅神仙。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这首虚构作品进行。)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社会动荡的时期,其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风格独特,意境深远,尤其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

译文

在这太平盛世里,风月之美令人怜爱,却只允许我今生在海外寻觅这份缘分,那如玉般温润、冰般清冷的身姿难以再次拥有,人世间哪里还能找到像神仙一样的人呢?

释义

首句“可怜风月太平年”描绘了太平盛世中美好的风月景象,但“可怜”二字又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惋惜,次句“只许今生海外缘”则点明了诗人与所爱之人(或理想、追求)之间的缘分似乎只能存在于遥远的海外,暗示了难以触及的遗憾,后两句通过“玉骨冰肌难再得,人间何处觅神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失落感,用“玉骨冰肌”形容所爱之人的美好,而“难再得”和“何处觅神仙”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份美好的深深怀念与无法追寻的痛苦。

赏析

这首诗以“可怜风月太平年”开篇,既展现了太平盛世的繁华与美好,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通过“只许今生海外缘”的转折,诗人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鸿沟的深刻认识,后两句则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所爱之人的美好形象与神仙相提并论,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这份美好的珍视与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基于虚构作品)这首诗可以想象为李商隐在晚唐时期,面对国家衰微、社会动荡的现实,内心感到无比压抑与无奈,他渴望找到一片净土,一个能够寄托自己理想与情感的地方,但现实却让他一次次失望,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也反映了晚唐时期士人阶层普遍存在的迷茫与困惑。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