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画有感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胜景应知世稀有,妙学丹青乃缩手。
心随画卷游千里,笔落惊风雨满楼。
江山如画情难尽,岁月如歌意未休。
欲问丹青谁解意,板桥独立望江流。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郑板桥虽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但此诗并非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擅长书画,尤精兰竹,其书法亦独具特色,被誉为“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富有哲理,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世间难得的胜景应当被珍视,面对如此美景,即便是精通绘画的丹青高手也会感到难以描绘而缩手,我的心随着画卷的展开游历了千里之遥,笔下所落之处仿佛惊起了风雨,满楼皆闻,这如画的江山让人情感难以尽述,岁月如歌般流逝,心中的意趣却未曾停歇,想要问这世间谁能真正懂得画中之意,只见板桥我独自站立在江边,凝视着流水。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观赏画作时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绘画艺术的敬畏,首联指出胜景稀有,即便是丹青高手也难以完全描绘;颔联通过“心随画卷游千里”和“笔落惊风雨”的夸张手法,展现了画作给人的震撼和想象空间;颈联则进一步抒发了对江山美景的无限感慨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尾联则以板桥独自望江流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画中意境的深刻理解和孤独求索的精神。
赏析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观赏画作的过程,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绘画艺术的深刻感悟,诗中运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板桥独自望江流的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艺术追求的执着和孤独,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蕴丰富,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作品,以下创作背景为虚构设定)
据传,郑板桥在一次游览山水之间时,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心中涌起无限感慨,回到家中后,他试图通过画笔将这份美景记录下来,但发现即便是自己精湛的技艺也难以完全描绘出那份震撼人心的美,他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绘画艺术的敬畏之情,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艺术追求的执着和孤独求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