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川之西有削石,屹立巍巍峻如壁。出自哪首诗?

小星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削石壁

唐·李暮云

柘川之西有削石,屹立巍巍峻如壁。

云绕峰腰千丈高,风拂松梢万籁寂。

飞鸟难越此山巅,行人遥望心胆怯。

自古天险难攀登,唯有壮士独来往。

作者简介

李暮云,唐代晚期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留世诗作不多,他的诗歌多以描绘自然山水、抒发壮志豪情为主,风格雄浑豪放,意境深远,虽然历史记载中关于他的信息很少,但从他的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热爱自然、崇尚英雄气概的诗人。

译文

在柘川的西边,有一座陡峭如削的石壁,它高高地屹立在那里,雄伟而峻峭,就像一堵直插云霄的墙壁,云雾缭绕在山峰的腰间,使得山峰显得更加高耸入云;微风吹过松树的树梢,万籁俱寂,只留下一片宁静,飞鸟也难以飞越这座山的山顶,行人们远远地望着它,心中充满了胆怯,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处天险之地,难以攀登;但唯有那些壮士,才敢于独自来往于这片险峻之地。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柘川之西的削石,展现了其巍峨峻峭、云雾缭绕的自然景观,诗人用“屹立巍巍峻如壁”来形容削石的雄伟,用“云绕峰腰千丈高”和“风拂松梢万籁寂”来描绘其周围的自然环境,诗人还通过“飞鸟难越”和“行人遥望心胆怯”等描写,进一步突出了削石的险峻和难以攀登的特点,诗人以“唯有壮士独来往”作为结尾,表达了对壮士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削石的雄伟和险峻,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得诗歌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文之韵,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如“飞鸟难越”与“壮士独来往”的对比,以及“千丈高”和“万籁寂”的夸张描写,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力。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由于历史记载中关于李暮云的信息很少,我们无法得知具体的创作时间和地点,但从诗歌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游历山水时,被削石的雄伟和险峻所震撼,从而触发了创作灵感,诗人通过描绘削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壮士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晚期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