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西风日落寒烟暝,煌煌灯火明中流”,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秦观的《泗州东城晚望》,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泗州东城晚望
宋·秦观
渺渺孤城白水环,
舳舻人语夕霏间。
西风日落寒烟暝,
煌煌灯火明中流。
作者简介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少从苏轼游,以诗赋见长,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绍圣初,坐元祐党籍,贬谪历任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地,宋徽宗时追复朝奉郎、宣德郎,善诗赋策论,与黄庭坚并称“秦黄”,与晁补之、张耒、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著称于世,著有《淮海集》四十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劝善录》《逆旅集》等。
译文
孤城在茫茫的水中环绕,
船只上的人声在傍晚的雾气中回荡。
西风吹拂,太阳落下,寒冷的烟雾弥漫,
而河中却灯火辉煌,照亮了整个水流。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泗州东城傍晚时分的景象,首句“渺渺孤城白水环”写出了孤城被白水环绕的辽阔景象;次句“舳舻人语夕霏间”则通过船只和人声,展现了傍晚时分河面的热闹;第三句“西风日落寒烟暝”以西风、日落和寒烟,营造出一种傍晚的凄清氛围;末句“煌煌灯火明中流”则以明亮的灯火,与前文的凄清形成对比,突出了河面灯火的辉煌。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泗州东城傍晚时分的美丽景象,诗人以孤城、白水、船只、人声、西风、日落、寒烟和灯火等元素,构建了一幅层次丰富、色彩鲜明的画面。“西风日落寒烟暝”一句,既写出了傍晚时分的凄清,又为下文的灯火辉煌做了铺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创作背景
秦观在仕途上并不顺利,多次被贬谪,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被贬谪期间,游览泗州东城时所作,在傍晚时分,诗人站在东城上远望,眼前的景象触动了他的情感,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泗州东城傍晚美景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乐观和豁达。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如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