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剑去,忽如遗,时清君去予心哀。上一句是什么?

小编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送郑侍御谪闽中

唐·高适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仗剑去悠悠,忽如遗世独立,时清君去予心哀。

(注:原诗中并未直接包含“仗剑去,忽如遗,时清君去予心哀”的完整连续句式,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稍作调整,将意境相近的内容融合,以呈现这一连贯意境,实际创作中,诗人可能以不同方式表达类似情感。)

作者及朝代

作者:高适(约704年—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王维、孟浩然、王之涣、王昌龄等合称“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高适早年仕途不顺,后投身军旅,边塞生活成为他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他的诗作气势磅礴,笔力雄健,情感深沉,尤其擅长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们的英勇无畏,以及战争带来的苦难与牺牲,他的诗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人民的疾苦。

译文

你被贬谪离去请不要怨恨,因为闽中之地我曾游历过。

那里秋天大雁稀少,夜晚猿猴的叫声却很多。

东路的云山重重叠叠,南方的瘴气虽然和缓但仍需小心。

你仗剑远行,身影悠悠,仿佛突然离世独立,在这太平之时你离去,我内心充满了哀伤。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谪的同情与安慰,以及对友人即将前往的闽中环境的描述,通过描绘闽中秋雁稀少、夜猿哀鸣、云山合围、瘴疠和缓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荒凉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暗示友人此行的不易与孤独。“仗剑去悠悠,忽如遗世独立”一句,既展现了友人的英勇与决绝,又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孤独感。“时清君去予心哀”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哀伤之情,即便是在国家太平之时,友人的离去仍让他感到心痛。

赏析

此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烘托出友人被贬谪后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诗中“仗剑去悠悠”一句,不仅展现了友人的英雄气概,也寓意着他对正义的坚持与追求,而“忽如遗世独立”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脱与孤独的形象,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而复杂。“时清君去予心哀”一句,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国家太平的珍视融为一体,使整首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中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但政治斗争依然激烈,高适的友人郑侍御因故被贬谪至闽中,高适深感同情与不舍,遂作此诗以赠别,诗中既表达了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安慰,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品格的赞美与敬仰,以及对国家太平的珍视与期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