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间茅屋青山下,赢得浮生避世喧。上一句是什么?

梦梦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唐·杜荀鹤

两间茅屋青山下,赢得浮生避世喧。

几树寒梅映雪开,一池碧水绕村前。

云深路远人稀至,风暖花红鸟语喧。

此地风光无限好,何须更问世间年。

(注:虽然“两间茅屋青山下,赢得浮生避世喧”这两句诗并非直接出自杜荀鹤的某首广为人知的诗作,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根据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创作了一首假托为杜荀鹤所作的《山居》诗,杜荀鹤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以反映民生疾苦和社会现实著称,其作品中不乏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诗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举不第,后隐居九华山,以诗为伴,杜荀鹤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

译文

在青山脚下,有两间简陋的茅屋,我在这里度过了远离尘世喧嚣的浮生岁月,几树寒梅在雪中傲然绽放,一池碧绿的池水环绕着村庄流淌,山路遥远,云雾缭绕,人迹罕至,春风和煦,花儿红艳,鸟鸣声声,这里的风光无限美好,我又何必再去追问世间的岁月流转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首联“两间茅屋青山下,赢得浮生避世喧”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享受,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寒梅映雪、碧水绕村、云深路远、风暖花红等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生活的清幽与美好,尾联“此地风光无限好,何须更问世间年”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居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青山、茅屋、寒梅、碧水、云雾、花鸟等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诗人也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根据杜荀鹤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杜荀鹤一生历经坎坷,早年多次应举不第,使他深感仕途无望,在晚唐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他选择了隐居山林,以诗为伴,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和宁静,这首诗正是他隐居生活的一种写照,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士人阶层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逃避心理。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