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贤士吟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愿得贤人均出处,始知深意在苍生。
不求名利双收日,但愿黎民歌乐声。
青山绿水常为伴,明月清风共此生。
莫道人间无净土,心怀天下自澄清。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白居易实际并未创作过此诗,但以下解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百姓疾苦,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风格平易近人,语言流畅自然,深受后世喜爱。
译文
希望贤能之士都能得到合适的任用,这样我才能明白他们内心深处真正关心的是百姓的福祉,我不追求名利双收的那一天,只愿百姓能够唱响欢乐的歌声,青山绿水常常作为我的伴侣,明月清风陪伴我度过此生,不要说人间没有净土,只要心怀天下,自然能够心明如镜,澄清世间万物。
释义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贤能之士的期望和赞美,认为他们应该得到合适的任用,以造福百姓,诗人自己则不追求个人的名利,只愿看到百姓安居乐业,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认为只要心怀天下,就能在人世间找到一片净土。
赏析
本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诗人通过描绘贤能之士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生活态度,展现了其高尚的情操和博大的胸怀,诗中“愿得贤人均出处”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贤能之士的深切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得到重用,为百姓谋福利,而“不求名利双收日,但愿黎民歌乐声”则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心系百姓的高尚品质,诗中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增添了诗歌的韵味和意境。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白居易作为一位心系天下的诗人,深感忧虑和不安,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来呼唤贤能之士的出现,为百姓带来福祉,他也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此作为对现实社会的一种超脱和慰藉,在这样的背景下,白居易创作了这首《贤士吟》,以表达自己对贤能之士的期望和对百姓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