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识尽童心减,世事谙多乐事稀。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宋·杨万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附加句(非原诗直接内容,但符合关键词意境)

人心识尽童心减,世事谙多乐事稀。

(注:此句“人心识尽童心减,世事谙多乐事稀”并非直接出自杨万里的上述两首诗,而是根据诗意及关键词创作的一句附加感悟,用以深化对杨万里闲居生活感悟的理解。)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1127年-1206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通俗易懂,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被誉为“诚斋体”。

译文

(以第二首诗为例,附加句融入意境解释)

松阴下一小块地方长满青苔,偶尔想看书但心情懒散又懒得去翻开,我戏弄地捧起泉水去洒芭蕉叶,儿童误以为突然下起雨来,欢声笑语中透露出纯真的快乐,随着人心的成长,童年的纯真逐渐减少,对世事的了解越多,快乐的时光似乎也变得越来越稀少。

释义

松阴一架半弓苔:形容松树下的一片阴凉之地,长满了青苔,显示出环境的清幽与宁静。

偶欲看书又懒开:表达了诗人闲居时的慵懒与闲适。

戏掬清泉洒蕉叶:通过戏耍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童趣与轻松。

儿童误认雨声来:儿童的纯真反应,增添了生活的乐趣与温馨。

人心识尽童心减,世事谙多乐事稀:随着年岁的增长,对世事的了解加深,童年的纯真与快乐逐渐减少,生活的乐趣也似乎变得稀少。

赏析

杨万里的这两首诗以闲居初夏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诗中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又有对童年纯真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特别是附加句“人心识尽童心减,世事谙多乐事稀”,更是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体会融入其中,使整首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透露出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创作于杨万里闲居期间,此时他或许已历经仕途的波折与人生的沧桑,内心渴望一种宁静与闲适的生活,通过描绘初夏时节的自然景象与儿童的纯真快乐,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对童年时光的怀念,附加句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与对快乐真谛的探寻。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