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宦殊方意自违,邻光兹幸托馀辉。的释义

梦梦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酬张少府柬之

唐·卢照邻

昔余与夫子,相遇汉川湄。

孤宦殊方意自违,邻光兹幸托馀辉。

栖遑共遇悯生世,盘桓未得辞簪裾。

一罢广陵散,鸣琴更不开。

作者及朝代

作者:卢照邻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卢照邻工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但其一生坎坷多舛,因患风疾,投具茨山水池而死,终年四十岁。

译文

从前我和您(张少府柬之),在汉水之滨相遇。

我孤身一人在异地为官,心意难平,幸运的是能借邻家的光辉(比喻您的帮助和陪伴)来寄托我的余辉(比喻我的余生或才华)。

我们共同遭遇困顿,都感叹人生的不易,想要摆脱官场的束缚却又未能如愿。

自从广陵散(一种古琴曲,常用来比喻知音难遇或才华难展)弹奏完毕后,我的琴就再也没有打开过。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卢照邻对友人张少府柬之的感激与怀念,以及自己身处异乡、仕途不顺的孤独与无奈,通过“孤宦殊方意自违”一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现状的不满与无奈;而“邻光兹幸托馀辉”则表达了对友人帮助的感激之情,后两句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知音难遇的哀叹。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首联回忆与友人的相遇,为全诗奠定了怀念与感激的基调;颔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帮助的感激和对现状的不满;颈联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尾联则以广陵散的典故,暗示了诗人对知音难遇和才华难展的哀叹,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卢照邻在异乡为官时所作,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此时身处异地,仕途不顺,内心孤独且充满无奈,而张少府柬之作为诗人的友人,给予了诗人很大的帮助和陪伴,使得诗人在孤独中找到了些许慰藉,诗人写下这首诗来表达对友人的感激与怀念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仕途坎坷、人生无常的普遍现象。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