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容物
宋·释宗杲
道大宁容小不同,颛愚何敢与机通。
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由。
作者简介
释宗杲(1089年-1163年),宋代高僧,俗姓奚,字昙晦,号妙喜,是临济宗杨岐派的著名禅师,他生于江苏无锡,自幼聪颖好学,后出家为僧,遍访名师,终成一代禅宗大师,释宗杲的禅法思想深邃,主张“看话禅”,对后世禅宗影响深远,他不仅是一位高僧,也是一位文学家,其诗文作品颇丰,多富含禅理。
译文
大道广大无边,自然能够容纳那些看似微小且不同的存在,而我这样一个愚钝的人,怎敢轻易去领悟那深奥的禅机呢?站在千峰之巅,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与无拘无束,仿佛在这万象丛生的世界中,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自在。
释义
“道大宁容小不同”表达了大道的包容性,即大道广阔无垠,能够容纳各种看似微小且不同的存在,体现了禅宗“万物一体”的思想。“颛愚何敢与机通”则是诗人自谦之词,认为自己愚钝,不敢轻易去领悟那深奥的禅机,表现出对禅理的敬畏之心。“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由”则描绘了诗人在修行中达到的一种超脱境界,即在自然之中找到了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赏析
这首诗是释宗杲禅师修行心得的体现,通过对比大道的广阔与个人的渺小,以及自己对禅理的敬畏与追求,展现了禅宗修行者的内心世界,诗中“道大宁容小不同”一句,既体现了禅宗“包容”的思想,也暗示了修行者应具备的宽广胸怀,而“颛愚何敢与机通”则是一种自谦与自省,表达了诗人对禅理的敬畏之心,最后两句“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由”则是对修行境界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之中找到内心自由与宁静的美好愿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释宗杲禅师修行期间,当时他或许正在经历一次深刻的禅修体验,对禅宗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自己对大道的敬畏、对禅理的追求以及在修行中获得的内心自由与宁静,这首诗也反映了释宗杲禅师作为禅宗大师的深厚修为和文学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