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异归同禹与颜,未分黄阁与青山。全诗是什么?

梦梦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和赵师秀韵

宋·刘克庄

出异归同禹与颜,未分黄阁与青山。

书传四海文章伯,名在诸儒谏议间。

老去功名空自惜,归来人事不胜闲。

何时得遂幽栖计,月满松风径路间。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克庄(1187年—1269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理论家,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四次被罢黜,但他学识渊博,文辞精粹,诗、词、文皆有成就,是南宋江湖诗派的重要代表,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禹和颜回虽然出处不同(禹治水有功,颜回则安贫乐道),但最终都归于同样的高尚品德,不论是身居高位(黄阁,指宰相府)还是隐居山林(青山),他们的境界并无分别,你的文章传遍四海,是文坛的领袖,你的名字也位列在诸多儒者和谏议大夫之间,我年老之后,对于未实现的功名只能空自惋惜,归来之后发现人事已变得无比清闲,不知何时才能实现我隐居的计划,在那月满松风的小径间悠然度日。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禹和颜回的不同出处但同样高尚的品质,表达了对友人赵师秀(诗中虽未直接提及,但从“和赵师秀韵”可知)的赞美,诗人认为,无论身处何种环境,真正的贤者都能保持高尚的品德,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功名的淡泊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上含蓄深沉,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品格的赞美和对人生境界的深刻思考,首联以禹和颜回为例,强调了出处虽异但品德同归的主题;颔联则直接赞美友人的文学成就和名声;颈联转而抒发自己年老后对功名的感慨和归来后的清闲心境;尾联则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刘克庄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生智慧。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克庄为和友人赵师秀的诗而作,赵师秀是南宋著名的江湖诗人之一,与刘克庄有诗文往来,刘克庄在诗中通过对禹和颜回的对比,以及对友人文学成就的赞美,表达了对友人品格的敬仰和对人生境界的深刻思考,也透露出自己年老后对功名的淡泊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在南宋末年动荡的社会背景下,更显得深沉而复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