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朋未散山翁醉,听歌同入醉乡中。出自哪首诗?

风云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翁醉归

唐·皎然

夜色催更鼓,宾朋未散山翁醉。

溪边一径入云斜,听歌同入醉乡中。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出入仕途,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等名士多有交往,诗名甚高,皎然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佛寺禅境,风格清丽闲淡,为唐代诗坛一位独具风格的诗人。

译文

夜色渐深,更鼓声声催促着时光的流逝,而宾客朋友们还未散去,山中的老翁已经醉意朦胧,沿着溪边那条蜿蜒曲折、直通云霄的小径,大家伴随着悠扬的歌声,一同沉醉在这迷人的夜色与酒香交织的醉乡之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中夜宴的温馨场景,首句“夜色催更鼓”点明了时间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紧迫的夜晚氛围,次句“宾朋未散山翁醉”则直接展现了宴会的高潮——山翁(可能指诗人自己或某位隐居山林的长者)因欢聚而醉,宾客们也不舍离去,后两句通过“溪边一径入云斜”的自然景观与“听歌同入醉乡中”的欢乐气氛相结合,进一步渲染了这场夜宴的和谐与美好。

赏析

皎然的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宾朋未散”与“山翁醉”的对比,既表现了宴会的热烈与欢乐,又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而“溪边一径入云斜”的描写,不仅为画面增添了几分幽静与神秘,也寓意着诗人对更高精神境界的向往,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与人间温情的同时,也传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归隐山林的人生理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皎然隐居山林期间,与友人相聚时的即兴之作,皎然一生热爱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他的许多诗歌都反映了这种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一场山中夜宴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惜、对山林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与追求,在唐代诗僧群体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隐逸文化的推崇与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