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朝代:魏晋
作者:曹植
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
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
太息终长夜,悲啸入青云。
佳人遗我云中翮,何以赠之连城璧。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作者简介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在诗与赋、散文上均有很高的造诣,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成就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译文
西北方有个织布的妇人,她织出的丝绸色彩缤纷,清晨时分她拿起织机,直到太阳西斜也没织成花纹,她长夜叹息,悲啸之声直冲云霄,佳人赠给我云中的羽翼,我拿什么来回赠她呢?只有那价值连城的宝玉了,但路途遥远无法送达,只能倚靠逍遥来排解,为何心中总是充满忧愁和烦恼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西北织妇的辛劳与无奈,以及佳人赠物的情节,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佳人的思念与无法送达心意的遗憾。“佳人遗我云中翮,何以赠之连城璧”一句,更是将佳人的深情厚意与诗人的无奈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赏析
这首诗在构思上巧妙地将织妇的劳作与佳人的赠物相结合,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云中翮”象征着佳人的深情与高远,而“连城璧”则代表着诗人对这份情感的珍视与回报,由于路途遥远,这份心意无法送达,使得诗人陷入了深深的忧愁与烦恼之中,这种情感的表达,既体现了诗人对佳人的深情厚意,也反映了他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与挣扎。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曹植的个人经历有关,曹植在曹魏政权中虽然才华横溢,但始终未能得到重用,甚至多次受到排挤和打压,这种政治上的失意和生活中的孤独感,使得他在诗歌创作中常常流露出对远方佳人的思念与向往,而“佳人遗我云中翮,何以赠之连城璧”这一情节,则可能是诗人借以抒发自己对于知音难觅、心意难达的感慨与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曹植对于美好情感的追求与向往,以及他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坚韧与不屈。